一、成活的关键技术措施
1.减少根群的损伤。靠近根尖附近,植物组织较幼嫩,侧根及毛细根也较多,因此在起挖时应尽可能带大土球,并防止土球松散和开裂,把根系的损伤程度减到最小,提高移植成活率。同时,施工时应准确放线走穴,避免返工,防止土球松散。起苗土球大小要恰当,可参阅本文附表及说明3。
2.叶片修剪。移植时留叶片的多寡,应根据苗木种类、移植时的气候、移植及养护条件等进行综合判定。一般应以保留原叶片数的40 %左右为宜。留叶过多会因水分蒸发过量造成叶片枯黄,留叶过少则植株恢复困难且周期长,初期的景观效果也不好。至于叶片修剪的形状,以减少叶片在空气中的暴露面积为原则,故不宜为争高度而采用“排骨”修剪法造成全部叶片受到损伤。
3.保护植株的茎干及其假茎。在起挖、搬运、装卸植株的施工过程中,应使其茎干部分免受损伤。假茎部分不受挤压和弯曲,这也是植株健康及尽快复壮的保证。
4.新植地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能要好。因棕榈科植物在移植时损伤了大部分根尖,而在移植后的一个月内又未萌发新的根尖,因此植株的吸水能力较弱,此时土壤的透水性、透气性好,有利于苗木成活。所以在定植时应开挖足够大的种植穴,并在种植穴内加入泥炭土及复合肥,以利植后快速恢复生长,否则会事倍功半。
5.施工期间及植后一个月的养护。在植后一个月内,植株适应性差,容易受烈日暴晒、强风吹袭及水分补充不足等因素影响而造成植株受伤害及坏死。因此,无论在施工操作时,还是在完工后的保养期,均应精心养护苗木,务必及时补充水分,力争在植后三个月内植株有若干新叶萌生。
二、单干种类移植技术关键
棕榈科植物单干种类在移植后须重新长出新根才能恢复生机,因此保叶促根至关重要。对较难移植的一些单干棕榈如霸王棕、红棕榈、假槟榔等,及某些已确定品种规格,但尚有2至3个月才定植的棕榈,可在移植前2至3个月断根(俗称“偷根”处理),即沿茎基预留土球位置挖环形沟,挖好后覆土并浇水保温,使之重萌新根及控叶,也可先起集中假植养护;而对于易移植易恢复的大多数单干棕榈,可实施边起挖、边定植的方法。但无特殊原因,则即挖即植的移植时间在4至9月为好,此期间高温多湿,根系容易萌生。
三、大型丛生种类移植技术关键
棕榈科植物丛生种类具有多个生长点,长成多干丛生,故能在移植后较快长出新根。但丛生棕榈也有因树干重、叶片面积大而引致水分蒸发量大,及因透风性差易受强风吹袭危害等缺点,所以,除按上述单干棕榈移植措施实施外,应增加下列技术措施:
1.实施“毛根法”移植。即起挖好较大的土球后,用小铲沿土球外沿去掉部分泥土,保留较多的须根和适度的土球,并随即外包保温轻质材料,以减轻土球重量,确保成活。例如,对鱼尾葵、三药槟榔等恢复较慢的丛生棕榈可采用此法。
2.实施裸根假植或上盆栽植。使用此法进行集中养护至新根萌发、植株稳定后才正式定植。适于散尾葵、奇异皱子棕、夏威夷椰子等。
总之,棕榈科植物大苗及大树移植,简言之要抓好五方面,即:选择壮苗;挖好土球及运种精心;适度修剪叶片;搞好植地通气排水;抓好植后养护的防晒和保湿。判定大苗大树移植成功的标志,是植后半年内能保住大部分叶片并能萌生新叶,萌生三片健康棕榈科植物大树移植初探新叶标志完全移植成功。
棕榈科植物不同苗木规格及处理办法
单干棕榈
中苗规格
1.自然高1.5-2.5米
2.全株连土球移植时重量为50公斤左右
大苗规格
1.自然高3-4.5米
2.头径20-30厘米
3.全株连土球移植时重量为70公斤以上,200公斤以下
大树规格
1.自然高5-10米
2.头径30-100厘米
3.茎高2-6米
4.全株连土球移植时重量为2-8吨
丛生棕榈
中苗规格
1.自然高1-2米
2.全株连土球移植时重量为50公斤左右
大苗规格
1.自然高2-3.5米
2.全株连土球移植时重量为70公斤以上,200公斤以下
大树规格
1.自然高3.5-8米
2.全株连土球移植时重量为2-8吨
说明:1.成龄植株总高未达本表苗木规格的棕榈科植物种类不列入。
2.大型棕榈科植物亦因不同种类及不同种植位置,以及人为因素等,致使上述各类规格划分并没有固定的界限。
3.土球直径以单干棕榈为例,可按茎干基部直径(头径)乘2,作为土球直径的参考数据;但茎干较矮或未见茎干的植株,其土球直径还可减少10%至20%。如果大树的搬运、装卸等过程能借助于机械,则土球尺寸可在原基数上加大10%。此外,土球深度的掌握,单干棕榈的土球高度与宽度成正比,甚至高比宽大,呈长苹果状;而丛生棕桐则可高比径小10%至20%。
4.有条件应采用容器苗木。